高校影视剧作教学中的声音思维探讨
对于影视专业,尤其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剧作课无疑是学生学习剧本写作和从创作的角度深入理解作品的关键课程.但是,由于剧本介于文学与影视之间的中间阶段,而听觉相对视觉又显得更为抽象,学生往往可以很好地掌握视觉(比如动作、场景)的表现方式,却常常忽略诸如音响、音乐的声音表现功能.甚至有人认为,剧作阶段只需要写好视觉表达的部分即可,声音环节可以交给录音师进行发挥,因而在声音元素上彻底”空缺”.事实上,”听觉”是重要的剧作环节之一,不可忽略.忽略的除对白外的声音环节的剧本,往往死板、假、缺乏表现力,或者显得平白而幼稚,而且在后期声音设计中找不到表达空间,难以出彩.本人在剧作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就声音元素做一个专题讲解,并且做一些小练习引导学生用音响、碎片化的音乐等声音元素来代替一些视觉表达和对白,发现效果显著,学生的剧本更加”形象化”、”视听化”,镜头意识也更强.本文将就剧本创作教学过程中的声音思维教学引导进行探讨.
高等院校 剧本创作课 教学过程 声音思维
白璐
山西大学文学院影视系
国内会议
太原
中文
546-551
201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