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戏曲传统的现代移植与电影民族风格的造就

民族化的生存是中国电影必须直面的艰难而沉重的话题.中国戏曲对诗、书、琴、画、舞、乐的大幅度聚合,使其成为古典审美意趣的综合结晶和民族传统艺术的集大成者,脱颖而出,成为电影借鉴传统文艺的优先选择.视听兼备的审美功能,演员表演的形象塑造,叙事和抒情的表达技巧等,戏曲为电影提供了诸多艺术手法的经验和参照.本文以《小城之春》、胡金铨的武侠电影、《卧虎藏龙》、周璇的古装歌唱片为例,试图探寻传统艺术的戏曲融入电影的现代思想、现代观念、现代技术技巧并以此来造就中国电影民族风格的种种可能.

电影创作 民族风格 戏曲传统 现代移植

邵雯艳

苏州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九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

太原

中文

25-30

201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