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紫外/真空紫外反应器对饮用水中磺胺类抗生素去除的研究

分别采用无臭氧与产臭氧的低压汞灯作为紫外光源构建紫外反应器,对比紫外(UV)和紫外/真空紫外(UV/VUV)两种处理方式对七种磺胺类抗生素混合溶液的处理效果,并考察了磺胺初始浓度、天然有机物和处理流量对UV/VUV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每种磺胺初始浓度为20 μg/L、处理流量为0.18 m3/h、灯管输入功率为120W时,单独UV仅对三种抗生素(磺胺噻唑、磺胺甲二唑和磺胺甲恶唑)的去除率大于70%,而由于额外的羟基自由基的氧化作用,UV/VUV对七种磺胺的去除率均接近100%.初始磺胺浓度增加或天然有机物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UV/VUV的处理效果.降低处理流量可以有效提高UV/VUV对磺胺的去除率,但同时也会增加能耗.当流量为0.18 m3/h时,UV/VUV处理各磺胺的单位电能消耗(EEO)值在0.55~0.80 kWh/m3/Order范围间,远小于UV处理(1.02~5.09kWh/m3/Order).此研究表明,在达到相同处理效果的情况下,UV/VUV比UV能耗更低,适用于小规模分散式供水系统中高效去除微量有机污染物.

饮用水 处理方式 磺胺类抗生素 紫外反应器

王琛 李梦凯 阎荣雷 赵晓辉 强志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管理中心,河南郑州450000

国内会议

2016(第四届)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交流会

山东东营

中文

185-191

2016-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