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所致的新生儿脑损伤.HIE是新生儿神经发育异常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为1/1000~2/1000活产足月儿,其中15%~20%在新生儿期死亡,存活者中的25%~30%留有永久性神经系统缺陷,如脑瘫、智力低下.目前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支持疗法(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维持脑和全身良好的血流灌注、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控制惊厥、治疗脑水肿、亚低温治疗及新生儿后期治疗等。乌司他丁是属蛋白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α-糜蛋白酶等丝氨酸蛋白酶及粒细胞弹性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琉基酶、纤溶酶等多种酶有抑制作用。另具有稳定溶酶体膜,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抑制心肌抑制因子(MDF)产生,清除氧自由基及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的作用。近年来有学者将乌司他丁应用于HIE患儿,本文基于此基础之上,探讨乌司他丁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于泰安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治疗,并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80例。随机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万U/Kg,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10天。分别于用药的第1,2,3,4,6,10天抽取患儿空腹静脉血,测定患儿血清NSE指标;于入院时、1周后、2周后、1月后评估2组患儿NBNA评分,进行比较;并比较2组患儿MRI恢复正常时间。 结果:实验组NSE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组HIE患儿治疗后NBNA评分均较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比较,实验组NBN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MRI改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乌司他丁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乌司他丁 临床药理 疗效评价
王文娟
泰安市中心医院 271000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285-286
2016-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