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例肝功损害患儿病因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本文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肝功损害的原发疾病谱及其病原学特点,为肝功损害的早期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4月在我科诊断为肝功损害的261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血、尿、便、肺泡灌洗液及咽部分泌物标本,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抗乙型肝炎e抗原抗体(HBe)、抗乙型肝炎核心抗原抗体(HBc)、乙肝核心抗体IgG和IgM(HBcAb-IgG和HBcAb-IgM),甲型肝炎抗体,丙型肝炎抗体,TORCH系列抗体IgG和IgM,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的检测;PCR方法进行EB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DNA、单纯疱疹病毒的检测;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轮状病毒抗原,行血、脑脊液培养,质谱法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并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小儿肝功损害多见于婴幼儿。感染因素是导致肝功损害的常见病因,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其中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多见。儿童肝功损害以轻中度多见,在重度肝功损害患儿中男孩多见,除感染因素外,结缔组织、遗传代谢、血液系统及毒物因素不容忽视。
儿童患者 肝功损害 发病机制 病原学
贾志义 王灵芝 李玉运 邵明玉 魏美丽 赵冬云
淄博市中心医院 255022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302-303
2016-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