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病原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对2015年全年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合理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2015年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疱疹性咽峡炎住院患儿190例,进行炎性指标、生化指标、免疫功能、血培养等检验,采咽拭子标本应用Real-timePCR对肠道病毒进行检测,用回顾性方法对符合诊断的病历统一整理.应用SSPS17.0软件,对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应用描述性统计,以率表示. 结果:男107例,女83例;年龄4月10天一9岁4月。5、6、7、8月份发病率最高;其临床表现除发热与咽峡部疤疹外,出现惊厥19例、脑炎23例、支气管炎17例、肺炎7例、脓毒症1例、腹泻1例、化脓性扁桃体炎2例,全部治愈出院。其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者占82.6%,CRP增高者占82.9%,心肌酶较正常增高2倍以上者占45.3%, 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4下降者占88.4% 0142例患儿进行血培养全部阴性,148例咽拭子PCR肠道病毒阳性120例,阳性率81.08%。 结论:疤疹性咽峡炎一般预后良好,重症病例可引起多脏器损害;全年散发,以夏秋季多见,与手足口病流行高峰一致,是手足口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建议纳入传染病管理;早期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增高、CRP增高并非细菌感染标志,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以免滥用抗生素。
儿童患者 疱疹性咽峡炎 病原学检查
林爱伟 胡伟 刘丽艳 聂秀贞 李继安 王少宁
济南市儿童医院感染科 250022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324-325
2016-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