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医家论失眠及体会
历代失眠是指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在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中医认为失眠是内伤疾病.轻者入寐困难或寐两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背景中医睡眠理论成形于春秋战国时期、成熟于东汉.《黄帝内经》阐释了睡眠生理、病理、养生理法.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发展和丰富于后世,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等等丰富与发展.除滋阴养心类、清火宁心类辨证较易外,其它几个证型因为寒热、虚实夹杂,辨证不易,必须熟读细研伤寒经典,方能领悟辨证要领。此外,失眠治疗中,常需加用养心安神或重镇宁神之品。但这类药易阻滞气机、助湿助痰、损伤脾胃,治疗失眠有利有弊,必须掌握药性,认真辨证,灵活使用。
失眠 发病机制 辨证分型 中医治疗
张永华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21-24
2016-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