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朱熹在白鹿洞的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是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起源于远古时代,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宋元以后连绵不断,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朱熹在白鹿洞书院留有五方摩崖题刻。据《白鹿洞书院古志五种》载:朱熹知南康军时,其书风为“书字时甚敬”,正是处于书法创作和书法观念上一次重大变化的分水岭时期。 朱熹擅长大字,笔力苍古,古拙遒劲,气象方严,令人惊敬。他的“点画圆润,善用中锋,运转沉着顺畅,入笔藏锋隐芒,绝无狂躁之跡;结构稳健典雅,行气连贯,不刻意工整,风格洒脱自然。”在这五方摩崖中尽显出来,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摩崖石刻 历史价值 书法艺术价值 朱熹

李学军

国内会议

第六届书院传统和未来发展论坛

北京

中文

87-91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