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衡阳石鼓书院”绵延千年,长盛不衰”原因探析

衡阳石鼓书院肇创于唐,扬名于宋,盛于明清,直至清末改制.千百年来,文脉绵延,长盛不衰,在中国书院史上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和十分重要的影响.石鼓书院为什么能绵延千年,长盛不衰呢?究其因既有硬件方面的因素,也有软件方面的原因.本文试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同时也将石鼓书院一些史实披露出来,指出石鼓书院绵延千年,遗泽千年,在衡阳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印记是难以磨灭的。尽管石鼓书院改制后名称建置屡有变更,但其院舍、田租属性似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变化。1921年元月,衡阳县公立图书馆(其时衡阳县辖今衡阳、衡南两县和衡阳市区)正式建成对民众开放,但由于经费拮据,馆舍狭小,设备简陋,藏书l匮乏。同年(一说次年),经过努力,从石鼓书院田租分得380石,并经省会议决定,将石鼓书院租赋余利十成之六作为图书馆的常年开办经费,才初步奠定图书馆的经济基础,办馆条件方有所改善。1921年秋,邑人蒋巩根等创建“湖南私立大同中学”,曾借石鼓小学之一部分为临时校舍用于办学,招收乙种师范生一个班,才办了一期就打了一场官司。结果为:石鼓书院原属衡州府7县公有之地,不得为私人占据办学,大同中学不得不迁出。

书院 历史演进 管理制度

郭建衡

国内会议

第六届书院传统和未来发展论坛

北京

中文

92-105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