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的地球自转变化
地球自转变化表征着地球系统的整体运动状态,也反映了固体地球与大气、海洋等各个圈层在空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整个地球系统的总角动量是一个常数,系统内某一圈层的角动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其它圈层的角动量发生变化,该过程主要通过扭转力矩和物质质量的重新分布来实现.角动量的转换主要在固体地球和地球的流体圈层(内部的液核和外部的水及大气等)之间进行.水体流动和大气运动作用在流体与固体的交界面上会产生扭转力矩,交界面上的压力、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地球上发生的大气异常运动、冰后期反弹、地幔对流、板块运动、地震活动、ENSO事件等都会使固体地球的惯性张量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地球的自转速度.这些地球物理过程影响着地球的自转运动,同时地球自转也会对它们产生一定的地球动力学效应. 理想的地球应呈球形,它的表面应是光滑的。实际上,由于固体地球的自转和日、月及其他天体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地球的形态与圆球形状有所偏离。除了使地球的形态发生变化之外,地球自转还能显著地影响潮汐现象、地球磁场等地球物理过程。地球自转与ENSO事件、地震活动等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也存在密切的联系。 地球自转变化包括自转轴方向的改变和自转速率变化。自转轴方向的改变表征为岁差、章动和极移,通常用日长变化来表示自转速率变化。
地球自转 角动量 自转轴方向 速率变化
马利华 韩延本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6-117
2016-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