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寒冷地带北海道的优良食味稻米栽培技术研究(译文)
北海道是日本最北部的水稻栽培地区,在当地气候寒冷、环境多变的条件下,为能生产优良食味的稻米,研发出一系列降低直链淀粉和精米蛋白质含量的技术.影响直链淀粉含量的主要因素在于水稻品种,但水稻成熟期的气温越高,其含量也会随之降低,因此可通过提前插秧、选取叶龄较大稻秧等方式来加速水稻的抽穗.关于蛋白质含量,参考氮肥施用标准,分析20个不同栽培区域的气候条件以及5种土壤类型,在以往水稻产量基础上计算出标准产量,将蛋白质含量的目标值定为7.0%以下.可采取各类技术手段,比如:调整施肥量,分析上年秋季与当年雪融后的降水量与气温得出土壤干燥程度,并根据土壤干燥度及有机肥使用量相应减少氮肥量;避免追肥、泥炭土的客土、增加硅酸肥料也是有效措施;可通过培育壮秧,在适宜时机提前移栽、密植、浅插、侧条施肥,以及为保证移栽后水温的夜间或早晨灌水、增加强风地区的防风设备等技术,达到加快水稻早期生长的目的;为避免出现空秕谷,可在幼穗形成期到孕穗期阶段增加稻田水深;在灌浆期需要注意放水时机,始终保证水田土壤保持适宜水分状态;水稻收割后,将秸秆堆肥化处理,最有利于提高产量和降低蛋白,如要直接翻耕入田,也应选在秋季而非春季.
食味稻米 栽培技术 土壤类型 气候条件
丹野久
日本北海道米麦改良协会,日本北海道札幌060-0004
国内会议
吉林
中文
10-26
2019-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