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医外科学的发展轨迹与体系重构

中医外科学历史源远流长,是起源最早的中医药学科之一,起源于原始社会、石器时代及商、周两代,形成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发展于晋、隋、唐、宋、金、元时期,成熟于明清时期,兴盛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学科理论特征明显,外治方法丰富,是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和代表中医特色的学科.在西医外科日新月异进步的时代,我们应该在总结历代中医外科学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思考其学科体系重构,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才能做到在中医药新常态下彰显中医研究与诊疗外科疾病的力量与精彩华章.根据当下外科疾病谱的变化和社会对中医外科临床诊疗的需要,中医外科学的学科体系应重构划分为中医外科疮疡病学、中医外科皮肤病学、中医外科肛肠病学、中医外科乳腺病学、中医外科甲状腺病学、中医外科周围血管病学、中医外科泌尿生殖系病学、中医外科急腹症学、中医外科外伤性疾病学等9个二级学科.对中医外科学的学科体系进行重构划分二级学科,是社会对自然医学需求增多的必然,是医学界对外科疾病诊疗认识和实践深入的必然,是中医外科知识积累、增多的必然,是医疗实践和临床医学专科建设需要的必然.如此,中医外科学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中医外科学 发展轨迹 学科体系 层级划分

秦国政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昆明650021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兰茂论坛暨2016年云南省中医药界学术年会

昆明

中文

257-259

2016-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