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文论的视觉艺术契机--兼论”文学图像论”提出的时代语境
虽然莱辛的《拉奥孔》在诗和画之间设立了看似不可逾越的界限,但二十世纪的文学理论在多个方面展示了融会这两种艺术进行思考的倾向.弗兰克提出了著名的”文学空间形式”研究,这一命题正是基于一些视觉艺术和文学在二十世纪都力图消解时间维度,从而更显明地表达空间性.乌斯宾斯基从”视点”角度,探讨了绘画与文学共有的结构性特征.文学图像学作为衍生于图像学研究的方法,力求将图像的意义分析方法考察文学语象中所具有的深层象征意义.此外,就”意境”概念在二十世纪的发展来看,正是宗白华借用了大量绘画理论对意境进行解说,才使其在中国文论,乃至其他艺术理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是这些文论研究的视觉艺术契机,意味着对于文学和图像关系的思考正不断走向某种自觉,这也就成为新世纪”文学图像论”提出的时代语境.
文学评论 空间形式 时代语境 文学图像论
段德宁
南京林业大学
国内会议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
济南
中文
111-121
201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