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何为科学--中国现代文学”科学”内涵及其演变新论

通过梳理发现中国现代文学中科学的西化内涵并不多,主要继承了中国传统科学概念的特征.由于实用理性的文化思维,中国作家把西方科学作为自然观或世界观的内涵演变为人生观,这种中西科学意识的整合与结缘,体现出从”科学人生观”到”革命人生观”的演变.在此逻辑上,中国现代作家不仅写作科学问题文学,还提倡和履行”为人生”的而非”为科学”的实验主义文学观.正因这种实用理性文化思维的持续浸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科学”不只是异于西方的自然观而表现为人生观,还异于西方的宗教背景而表现为直接服务于国家、政治,故此,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存在着一种异于西方的”科学救国”的文学现象.简言之,”科学”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演变折射了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精神的”中体西用”式的传承.而中国现代科学史亦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相呼应,同样具有”科学救国”的历史潮流,它将”科学”这样本质为追求真理,扩展人类知识视野的求知行为与”救国”这样宏大的实用目标相联系,是与”为科学而科学”的科学精神相背离的,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利用厚生”、经世致用的文化特质.

中国现代文学 科学内涵 历史演变 词源学

黎保荣

肇庆学院文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

济南

中文

357-388

201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