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志病从痰论治的源流述要及理论探讨
中医所称神志病,是以神志异常为突出表现的一类病证的统称,其中,癫证、狂证、痫证、痴呆,是最具代表性的神志病.隋唐以前,神志病从痰论治的内容,多散在于本草及方书之中.宋金元时期,朱丹溪首次提出痰可致癫、狂、痫,并提出”镇心神、开痰结”、”下痰宁志”等治疗法则;明清时期,诸多医家论述了神志病从痰火、痰湿、痰气、痰食、风痰、寒痰、因虚致痰等诊治的理法方药.神志病之痰证,是以神志异常症状为主,兼有痰证的表现.在辨证方面,关键要辨痰证的具体病机,如辨明湿痰、痰火(痰热)、寒痰、惊痰、食痰、风痰、痰气、痰瘀等.神志病之痰证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治则应是改善气化以治本,祛除痰邪以治标.常用治法,有吐痰法、补气化痰法、清热化痰法、温化寒痰法、解郁化痰法等.
神志病 病理机制 从痰论治 学术源流
周亚男 潘桂娟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国内会议
2016年第二届全国心血管及中医痰证研讨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痰证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广州
中文
100-106
2016-08-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