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的本土化实践(提纲)--以中国的民族识别与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为个案
20世纪50年代初的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其实质都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于一些人类共同体的划分、确认、分类及其识别,就这件工作本身而言,就是在国家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民族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术界相关专家和学者系统地通过实地调查与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高度概括与提炼各个人群共同体的特点,从而得出其所属与归属的结论,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知识生成”与”知识建构”的知识生产过程,其最终产品便是那些被分类、识别了的自在的民族共同体.中国的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本身就是一场将国外民族学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本土化实践的社会运动,通过系列的社会调查与本土化实践活动,从而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民族理论体系.
民族学 人类共同体 社会调查 本土化活动
祁进玉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北京 100081
国内会议
内蒙古通辽
中文
20-20
2016-12-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