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视阈下的蒙古族”博”教史论阐释
远古时期以来萨满教在很多北方草原民族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宗教信仰.它的传播地域广阔、信奉的民族或族群众多、对百姓生活习俗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深刻.其中,蒙古这一民族中传承的”博”教文化习俗的盛兴更为显明、广泛、特点独特,成为折射出民族文化传统、价值理念的重要载体.13世纪初期蒙古民族统一其诸多北方草原民族而创建大蒙古国,主要历史舞台与千百年来游牧民族活动的自然地理条件相同,因而继承草原民族的经济形式、政治体制、文化习俗、社会结构,同时把游牧民族的萨满教信仰也继承了下来,对大蒙古国时期军事、政策、观念带来深刻地影响。还有,对日常生活习俗、巫术医疗、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传统也都传承其蒙古社会之中。但不久就开始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意识的发展及其多种宗教的传播,萨满教进入衰退阶段,甚至逐渐使藏传佛教替代所有职能和地位,最终不得不从蒙古上层阶级社会退出。通过悠久的历史长河扎根在北方草原民族的社会生活和人文精神的萨满教,仍然保留在平民百姓的生活习俗中,体现着牧民的古老价值体系。
蒙古族 萨满教 教义思想 宗教信仰
那仁毕力格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学研究年鉴》编辑部,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国内会议
内蒙古通辽
中文
64-72
2016-12-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