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嫩科尔沁十旗的地域性--再论”努图克”

据目前研究成果,”嫩科尔沁部”是指约17世纪前期,南越大兴安岭驻牧于嫩江流域的哈萨尔14世孙奎孟克塔斯哈喇所率科尔沁部.为区别留驻于呼伦湖一带的科尔沁部,史称”嫩科尔沁部”.后率所辖扎赉特部、杜尔伯特部、郭尔罗斯部归顺清朝.清朝对其实施了盟旗制度,将科尔沁分左右两翼,即科尔沁右翼前、中、后三旗.科尔沁左翼前、中、后三旗.又分别把扎赉特旗、杜尔伯特旗、郭尔罗斯前、后二旗置左右两翼.这便是大家熟知的清代内札萨克六盟之一哲里木盟嫩十旗.清代嫩科尔沁十旗的旗下辖组织单位是”努图克”,它是蒙古游牧传统社会组织的延续。扎贵特部-扎费特旗、杜尔伯特部-杜尔伯特旗、郭尔罗斯部-郭尔罗斯前后二旗、科尔沁部-左右翼六旗,部转变为旗,十旗不定期会盟。旗下辖”努图克”。因此,原来的社会架构或许是“部-努图克-艾力”。清代嫩科尔沁十旗蒙古社会主架构是“旗-努图克”,在社会实际架构中“旗-努图克-苏木”模式非常模糊。在局部地区札萨克的“文书行政”层面上曾经寄附于”努图克”存在。因此,看清代嫩科尔沁地区的社会行政架构为并非文献中的单一的新的“盟旗制”社会,延用保留了科尔沁原有的社会组织。

蒙古族 社会组织 地域特征

阿拉腾嘎日嘎

内蒙古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民族学中心,内蒙古通辽 028043

国内会议

首届全国民族学人类学高端论坛

内蒙古通辽

中文

133-143

2016-12-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