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素养构建自然教学--由数学课堂”倒计时”教学现象引发的思考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节奏的控制更为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学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站在更高处,望向更远处,摒弃浮华、回归真实自然的学习课堂.教学节奏的控制,并不是课堂教学时间的机械调整,而是要顺应自然,”慢”交流,顺应自然,”慢”体会,顺应自然,”真”探究.本文结合”数学课堂”倒计时”教学现象”通过几个案例和反思,例谈对”基于数学素养构建自然教学”的思考.如今的孩子知识储备来源不一:媒体、家庭、辅导机构……。课堂上学生所谓的“知道”,有的可能是深思熟虑,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更多的可能是人云亦云。但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找准他们的认知基础,了解他们的思维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顺势而教。正如上述案例中,如果只让学生知道“底x高2”的计算方法,接着组织学生强化练习,学生可能用短短几分钟就能学得很好,但教师应深知:成功的教学应该在“体会与领悟”中进行。因此,在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教者仍然要还学生一个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去深刻思考、去追根求源,让朴实的教学在思维深处的碰撞中显得真实有效并富于灵动。记得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在讲座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成功的教学不是教师传授了什么,而是,过了许多年之后,学生还能记得什么?”是的,如果在很多年之后,孩子们的记忆中有我们、有数学,有知识的“是什么”与“为什么”,“教学的风景”一直存留在学生的记忆中,那么,一定是我们遵循了教学的自然规律,曾在教学的关键处放慢脚步,让孩子在“慢”中留“痕”!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站在更高处,望向更远处--一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的课堂要基于学生更好的发展,摒弃浮华、回归真实自然的学习课堂。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节奏控制 倒计时现象
张明华
宿迁市实验小学
国内会议
苏州
中文
233-239
2016-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