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极简主义”的意义表征与后现代主义批评话语的兴起

极简主义开启的他律式的“剧场性”审美意义生成机制显然不同于现代主义艺术的自律性机制,这两种不同的机制自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表意形态和不同的批评话语。这样一来,用现代主义的批评范式来阐释极简主义的艺术实践无疑就缺乏了艺术批评的时效性和话语针对性。一方面,现代主义所追求的形式自律和媒介的纯粹性,在极简主义这里并不奏效。相反,极简主义虽然表现为形式的极简,但这种极简已经不属于现代主义的语境。并且,极简主义也不再追求媒介的纯粹性,相反,它通过一种剧场和物性的他律方式来使作品意义生效。显然,用现代主义的语义系统来阐释极简主义,已经变得不合时宜。另一方面,现代主义批评范式的立足点是现代主义的审美自律,但是对极简主义而言,与其说它追求与日常世界的分离状态,毋宁说它意图将自己等同于生活。在极简主义后期的后极简主义、大地艺术、观念艺术或者偶发艺术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这种艺术与日常生活边界的消失意味着,极简主义已经背离了现代主义的自律性审美原则,而朝向了去中心、崇尚差异的后现代主义审美原则。在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主义审美原则在极简主义中的失效,意味着现代主义批评范式的终结。同时也预示着后现代批评范式的兴起。

雕塑艺术 极简主义 后现代主义 批评话语

周彦华

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视觉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2017国际雕塑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52-174

2016-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