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越与退隐:艺术哲学中主体性问题的当代视域
当代艺术给传统美学及艺术认知带来冲击,如何理解及阐释当代艺术现象,本文从后康德哲学以来主体性的发展历程,通过主体性理论的历史性解读,将哲学基本问题与艺术对接,试图论证它对解释西方艺术风格变迁的有效性.当代艺术现象不仅成为解释现代哲学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也作为自十九世纪下半叶以降,对文艺复兴以来理性/主体自身整一性建构的否定,并以多样性及个体化的特征分裂与瓦解自”美的艺术”确立以来崇高、优美等艺术身份.在传统话语缺失的现代艺术现象中,建构现代艺术与传统之间内在关系的主体性阐释,并由此讨论中西方艺术精神的共通性,提出中国艺术文化在当代的内在价值.
艺术哲学 美学思想 主体性 文化价值
张璐倩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哲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866-873
2016-11-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