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刚健有为的中华艺术精神--以雕塑、篆刻艺术为例

郝伯特·里得在《艺术的真谛》一书中专辟《中国艺术》一节论述中国艺术和中国艺术精神,断言”中国艺术缺乏雄浑宏伟的作品”,中国学者中也有人认为中国文学艺术不乏雄奇伟大之美,但与西方相比,的确显得重柔而抑刚,重平和而抑反抗.认为,从更大的时空背景来看,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原因有二:1、在中国历史上阳刚之美从来没有缺席过,它有时作为主导风格昭示时代精神,尤其是在中国处于文化盛世年代.2、阳刚之美虽然有时蛰伏潜流于艺术文化的表层之下,但是,它从来都是中国艺术文化自身演化前进的”对话性”力量,没有这种无可替代的”对话性”力量的存在,则中华艺术不可能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与中华文化一道,生生不息,创化前行.就各个艺术门类而言,认为表现了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雄浑”、”阳刚”风格,较为突出地含蕴于中国雕塑和篆刻艺术之中.

中国艺术 美学风格 民族精神 文化内涵

黄永健 岳顶聪 郝云慧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艺术设计学院

国内会议

第十二届全国艺术学年会暨“跨界视野中的艺术理论”学术研讨会

南京

中文

923-927

2016-11-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