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教初入之”图志”、”史志”交遇
佛教入渐是中国文化有效吸取异域资源,打破过去相对封闭和单一的历史传承,走向更具世界人文格局的开始.对于中印文化交接,学界以往从佛教被误读为”黄老方术”进行阐释,忽略佛教初入时”图像”、”图志”呈现的审美、艺术表现特征,也忽略了”图志”被进一步”史志”化才巩固为精神信仰交流的历史事实和过程.本论文着重揭示佛教初入期的”图志”呈现的特殊意义,认为它具有民族文化志的审美、艺术学交遇的逻辑合理性,而”图志”向”史志”的本质转换,则艺术图像、图式中增加了历史轶事和学术、文化叙述成份,使原来偏于审美观感的形态转为美学、艺术学的反思形态,实现了根本上超越了原有文化局限,进而推动佛教深入到中国文化巨变的中心.
佛教初入期 图志呈现 史志化转变 审美观感
赵建军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86-92
2016-11-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