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与图像中的听松母题研究
松声,即松间的风声,是古人乐于吟味的自然声响之一.松声意象因其自由超逸、雄浑劲健等多重文化意蕴与情感内涵,与宋人体悟求理的审美意识产生共鸣.”听松”因此成为宋代文学与图像中的重要母题.宋代文学与图像对听松母题的观照,建构了视听融合的时空结构.对宋代文学与图像中听松母题的研究,能够在比较的视域下,探讨文学与图像艺术对松声等非视觉类意象的表现方式问题.文学多强调声音延续性与变动性的刻画,绘画则重在表现声音的某一顷刻;文学家在视听的多重联想中记录听觉印象,画家则通过远境的建构以及声音环境的描绘,实现声音的视觉呈现.此外,画家在听松母题的创作中,相较文学家,更加重视听觉主体形象的塑造.
宋代文学 宋代图像 听松主题 形象塑造
邓珏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359-366
2016-11-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