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信·仰·批·判

在社会史和思想史的共同演进过程中,”信仰”从被个别的想象主体后验地意志设定和情感虚构,架构成为一种虚假而”可爱”的意识形态,进而转化成为先验形态的普遍群体的价值形态和实践行为的绝对标准,从而影响了整个历史的运动轨迹和宰制了无数主体的精神活动与生活行为.信仰在赋予生活世界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导致无数的历史悲剧和人生灾难.信仰在逻辑上可以划分为宗教信仰、政治信仰、道德信仰等,它们尽管在外延上有所差异,但在存在论意义上都具有本质的同一性,都以概念的假定方式达到对主体意志的绝对支配.从功能意义和价值形态上考察,信仰的重构只有选择伦理信仰与审美信仰才符合理性与审美的目的性,也使人类命运转向美好的未来得以可能.

信仰重构 功能意义 价值形态

颜翔林

温州大学

国内会议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

济南

中文

463-474

201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