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绵延相续、创化更新--甘肃地区汉民族民间宗教之现代发展思考

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针对甘肃汉民族民间宗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甘肃经济社会正逐步迈向现代化,但现代化不是对传统文化的颠覆,而是对传统文化的更新。从民间宗教自身的结构要素来看,由于制度化严重不足,使得其在经典的整理、组织人员的培养、修行体制的健全等方面不甚完善,现实活动弥散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且宗教性元素往往处于圣俗不分状态,只能通过对其他宗教神圣性元素的借用来提高其制度性,这是与民间宗教的民间传播特点相对应的。要实现民间宗教的长久传承,就必须整合相关要素,形成合力,从思想观念的系统化、仪式过程的传承规范、基层社会自治水平的提高等层面下工夫,不断提高民间宗教的制度化水平,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制度性宗教要获得传承延续,也必须在加强民间化方面做相应工作,如吸纳大量民间信众参与庙事乃至庙事决策,将庙中活动推至民间大众,将宗教礼仪推至民众生活。这就需要在制度化与民间化之间做好一定的权衡,既要有利于宗教的传承,又要将宗教与民众的生活加以有机结合。此外,在现代科学发展的同时,还要摒弃民间宗教中的一些蒙昧内容,并努力为民间宗教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内涵。当然,这需要人们不断提高文化自觉,认识到民间宗教现代转型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各级政府及地方精英的责任,也是每一位恋乡爱土之人的使命。历史表现在对传统的继承之中,传统宗教文化的命运不是任其自生自灭,而是需要社会各界的情感注入与细心培植。唯此,民间宗教才能在纯化信仰与服务基层社会生活的二向回归中寻找合理的发展空间,以应对现代化“祛魅”的挑战。

汉民族 民间宗教 传统文化 社会生活

答小群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

宁夏固原

中文

99-112

2016-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