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交错区传统村落的消亡与存续初探--以宁夏盐池县为例
随着传统村落的消亡,盐池县的村落越来越丧失地域特色,特别是在其北部地区,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平原农区的团庄性质,在政策脉动驱使下的就交通、就扬水渠道、就能源开发等的村落建设模式应运而生,村落的建设有布局规划,重生活质量,但却很少贯彻人地和谐的生态文明思想,农民生计方式在村落变化的同时主动或被动地变化,也越来越少考虑土地资源特征和承载能力,而更多出于产业规模化或经营者意愿,高投入低产出及盐溃化等生态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由此可见,在农牧交错区这样的人地关系敏感区,传统村落变迁不仅仅是单纯的村落或农村建筑的变迁,还是生计方式的变化,更是地域文化传统、乃至文明路径的变动。反思和重新评价这一区域聚落的当代变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传统村落 历史变迁 生态环境 布局规划 地域文化
何彤慧 魏萍
宁夏大学 宁夏日报专题部
国内会议
宁夏固原
中文
240-249
2016-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