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清除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目的:探究PLR和NLR在病毒性肝脏疾病进展及预后中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电子病历系统数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HBV和HCV感染相关肝脏疾病和非病毒性肝脏疾病患者共计309例和健康对照40例,比较各组PLR和NLR差异. 结果:PLR和NLR在病毒性肝炎及相关疾病变化有意义.HCV-C1组PLR明显高于HCV-UT、HCV-UC组(90±28vs154±85;88±40vs154±85,P<0.05),HCV-UT、HCV UC组NLR明显低于HC组(1.33±0.67vs1.79±0.63;1.19±0.69vs1.79±0.63,P<0.05).HCV-UT、HCV-Cirr、HCV-HCC组较之HC组,PLR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28vs115±23;61±31vs115±23;51±23vs115±23,P<0.05),并且HCV-Cirr、HCV-HCC组较之HCV-UT组PLR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31vs90±28;51±23vs90±28,P<0.05),但HCV-Cirr组与HCV-HCC组PLR无差异. 结论:PLR和NLR在病毒性肝脏疾病的进展、预后中有着一定的指示作用,尤其HCV感染中PLR与其病毒学应答和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丙型病毒性肝炎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病毒清除 疾病预后
孟宪春 常谦 彭若玉 时光 王万海 贺付成 明亮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河南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52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490-497
2016-05-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