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两条进化后期出现的人类miRNAs通过EGFR通路和直接靶向作用逆转HPV16的E6/E6*mRNA比例

人乳头瘤病毒(HPV)16的E6E7早期多顺反子转录本经剪切后形成至少四种剪切体:全长E6、E6*Ⅰ、E6*Ⅱ和E6^E7,在E6和E7癌基因的表达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其表达调控目前知之甚少,微小RNA(miRNA)是否参与可变剪切不得而知.本研究中,发现该位点位于E6基因开放读码框,且恰与HPV16 E6E7转录本的5‘可变剪切位点重叠。利用Siha细胞,证实高水平的miR-875和miR-3144可致全长E6含量下降,而其他剪切体E6*含量上升,同时导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6和E7癌蛋白表达下降,伴随Rb及P53蛋白升高。进一步预测出miR-875与EGFR存在一个靶向位点,并发现SiHa细胞中屏蔽EGFR后,miR-875和miR-3144所致的E6*水平升高失败,而未剪切E6则仍下降,提示miR-875和miR-3144同时通过直接靶向作用和EGFR通路,调控E6/E6*平衡比例,从而抑制病毒癌基因E6和E7表达。进一步系统发生学进化分析发现,miR-875在EGFR中的靶位点在北方真兽类中高度保守。因此,研究提供了两条可能在物种进化进程晚期出现的肿瘤抑制性人类miRNA。

人乳头瘤病毒 物种进化 E6基因 E7基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李燕云 徐丛剑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200011

国内会议

第三届华夏医学妇产科论坛、精准医学妇产科临床与实践国际论坛、第二届华夏医学妇产科青年医师论坛

北京

中文

389-390

2017-04-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