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二作区氮高效型马铃薯早熟品种关键表型特征及其氮素调控机制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属茄科块茎类植物,由于其耐干旱、耐瘠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产业链长而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粮食作物.尽管中国马铃薯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但受到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2个”紧箍咒”的双重约束,氮肥过量施用问题突出,造成农业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针对不同品种养分吸收利用特性,精准管理氮肥施用更有指导意义。中原二季作区马铃薯早熟品种产量与出苗率、现蕾期株高/干物质重以及块茎膨大期块茎干物质分配比例等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发育后期干物质重、干物质分配比例及氮素积累等参数相关性不大。出苗后20-40d内出苗率高及块茎生物量分配指数高是高氮效马铃薯品种“中薯N 191”区别于中低氮效品种的显著特征。因此,通过合理氮肥调控提高出苗率及出苗后40 d内的块茎干物质分配比例是协同提高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马铃薯 氮肥施用 干物质分配比例 氮素利用效率 作物产量
刘建刚 卞春松 庞万福 徐建飞 李广存 金黎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薯类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国内会议
湖北恩施
中文
339-340
2019-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