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猫儿山印支期花岗岩成因:来自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的证据
猫儿山印支期花岗岩与钨多金属及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关系密切,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印支期早阶段花岗岩形成于232~228Ma,晚阶段形成于224~208Ma.两阶段花岗岩均高SiO2(70.82%~76.12%)、富A12O3(12.87%~14.78%).早阶段属强过铝花岗岩(A/CNK=1.40~1.67),晚阶段为弱铝-强过铝花岗岩(A/CNK=1.01~1.28);两阶段花岗岩均富集Rb、Th、U、Zr、Hf等,强烈亏损Ba、Sr、P、Ti等微量元素;稀土总量∑REE=33.95×10-6~323.88×10-6,轻稀土富集(LREE/HREE=2.60~11.76),Eu强烈亏损(δEu=0.11~0.40),具弱的稀土四分组效应(TE13=1.00~1.16).晚阶段花岗岩具有较高的εHf(t)值(~4.88~-8.91),且含有少量镁铁质微粒包体,暗示其形成过程中发生轻度的岩浆混合作用.综合判断:猫儿山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与印支造山运动后的岩石圈伸展有关,源区为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而晚阶段花岗岩中混入了少量地幔物质.
花岗岩 稀土四分组效应 岩浆混合作用 印支期 猫儿山
覃洪锋 黄锡强 蒋剑 谭斌 潘金光 谢植贵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南宁530023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南宁53002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
国内会议
桂林
中文
597-613
2018-1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