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广州PM2·5化学组分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广州城区(市站)和东部郊区(九龙)开展为期一年的PM2.5样品采集,并同步收集气象因子和气态污染物质量浓度等数据.结果表明,PM2.5中主要化学组分为有机质(OM)和硫酸盐(SO42-),分别占市站和九龙PM2.5质量浓度的49.4%和15.2%及57.0%和17.3%.碳质气溶胶(OM和EC)贡献接近50%,二次无机气溶胶(SO42-、NO3-和NH4+总和,SIA)贡献超过30%.由于以机动车尾气为代表的移动污染源在城市区域贡献较大,市站”NO3-”/”SO42-”比值显著高于九龙.两个站点”NH4”/”SO42-”摩尔质量比均高于1.5,表明观测期间广州市干季大气处于富铵状态.市站和九龙站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的时空变化趋势与O3类似,表明大气光化学过程是影响广州市SOR和NOR的重要因素.相对湿度低于65%时,SOR和NOR均较高;温度对SOR和NOR的影响有显著的城郊差异.降雨对PM2.5及各化学组分浓度有显著去除作用.

细颗粒物 化学组分 气象因子 大气光化学过程

刘叶新 陈伟华 王雪梅 曾燕君 张金谱 张宇晴 丁翔

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州510030 中山大学,广州510275 暨南大学,广州510630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

国内会议

第五届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空气质量改善国际学术研讨会

广州

中文

53-63

2017-11-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