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VOCs加密监测的上海典型臭氧污染过程特征及成因分析

针对2017年8月4-7日在上海市及周边城市发生的臭氧污染过程,结合30个采样点连续4d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苏玛罐样品分析数据及O3和NO2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的O3和NO2的时间变化特征、VOCs组分及臭氧生成潜势(OFP)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VOCs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样期间,上海市的O3和NO2平均浓度水平总体均高于周边的5个城市.VOCs均值浓度的空间分布总体为西北部高于东南部,上海市VOCs均值浓度为48×109,相较周边城市处于中间水平.上海市各类VOCs浓度为OVOCs>烷烃>卤代烃>芳香烃>烯炔烃,OFP贡献为芳香烃>烯炔烃>烷烃>OVOCs和卤代烃.VOCs源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溶剂使用、化工和石化工艺过程是上海市VOCs的3个主要来源.结合VOCs来源解析与OFP的贡献分析,控制上海市臭氧污染需重点削减溶剂使用和化工工艺过程中的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苯等芳香烃的排放,同时加强机动车和石化工艺过程中丙烯、乙烯和乙炔的排放控制.

臭氧污染过程 挥发性有机物 化学组分 臭氧生成潜势 时空变化

林燕芬 段玉森 高宗江 林长青 周守毅 宋钊 陈晓婷 梁国平 王茜 黄侃 黄蕊珠 伏晴艳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200235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上海200435

国内会议

第五届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空气质量改善国际学术研讨会

广州

中文

126-133

2017-11-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