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跨境高等教育合作新模式的探析与借鉴--以巴伦支海跨境大学为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以人员流动、项目流动和机构流动为标志的三种主要跨境高等教育合作模式.在一些跨境高等教育发达地区,在国际组织、区域国家政府、高等院校等的协力合作下,一种新的区域跨境高等教育合作模式——跨境大学(Cross-Border University),于21世纪出现并迅速发展.通过对典型案例巴伦支海跨境大学的产生背景、运作机制、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建议中国在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和在”一带一路”区域开展跨境高等教育活动时,应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跨境大学的价值与作用,积极构建”一带一路”跨境大学;推进学位学历互认,加强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多方筹集资源,拓宽办学实体来源;畅通沟通和协调机制,助推跨境高等教育深入务实合作.
高等教育 区域跨境合作 学位学历互认制度 资源筹集 沟通机制
薛卫洋
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589-607
2016-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