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保训》与”中道”的传承
清华简《保训》自公布以来,有关简文中出现的四个”中”字引发的争议就未曾间断,先后出现十余种不同观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李学勤先生等简文整理者所持的”中道说”,即将”中”解释为一种抽象的近似于儒家中正、中庸、中和等观念的道德理念,是后世儒家道统说”道”的滥觞.虽然”中道说”相对于其他各说具有更强的整体解释力,但也存在着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保训》之”中”的传承与儒家”中道”传承的关系方面,具体包括《保训》的传”中”序列与先秦儒家”中道”传承顺序之间的矛盾,以及《保训》的传”中”方式与先秦儒家”中道”传承方式之间的矛盾.本文试图通过探究《保训》中的”河”与上甲微的儒家圣王身份,以及《保训》中”求”与”假”两种特殊的传”中”方式,为解决上述矛盾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线索.
儒家道统 中道思想 传承方式 清华简 《保训》
于文哲
国内会议
河南开封
中文
197-204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