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以登革热为例浅谈对中医临床科研的认识

中医参与登革热治疗研究至已30余年历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在中医界内尚难达成共识,向西医界及国际医学界推广存在一定困难.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中医的临床科研思路和方法进行一些思考,以探讨出更好的科研设计思路.笔者在临床观察登革热患者过程中,有诸多疑问需要解答。这些问题诸如中医怎样看待热退病进、中药退热后是否对病程也有影响、服用解热西药后是否出现中医学所说的“误汗”后的证候转变、PLT的下降速度和恢复速度与正气水平是否相关、PLT的下降程度与正气水平是否相关、尿便潜血的阳性与热入营血证是否有相关性、恶心呕吐症状与舌苔厚薄的相关性、滑脉与腻苔的相关性、脉率与体温的相关性等等。这些设想的研究中有的是有其实际意义的,如尿便潜血阳性如果与热入营血有相关性,那么登革热中也可以把尿便潜血作为热入营血的一个指征;有的是没有直接的临床指导意义的,比如脉率与体温的相关性。也许认为是无用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反而有了重大收获。要明白,医学的发展没有捷径可言,只有对每一个具体的病种进行细致研究才能对本病形成全面的认识,进而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以中医的《伤寒论》和《温热论》为代表的对一类疾病的仅求其共性的笼统认识,是不能完全满足复杂的临床需求的。

登革热 中医证候 病理诊断 中药治疗

陈腾飞 刘清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感染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10 中医感染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10

国内会议

2015年急诊学术年会暨中医急危重症学术研讨会

郑州

中文

225-227

2015-09-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