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QRS时限和形态对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心脏电学失同步(QRS时限≥120ms)是筛选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患者的核心指标,然而依据此标准大约1/3的患者表现为无反应”1”.Sipahi I等对五项大型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QRS时限≥150ms组患者全因死亡或心衰住院的改善明显优于150ms以下组”2”,而Sassone B等研究发现心电图QRS时限与CRT反应间存在”U”形相关,即QRS时限在120~130ms和≥180ms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无反应”3”.此外,亦有研究显示相比于传统LBBB,真性LBBB患者对CRT反应更佳”4”.考虑到我国CRT植入人群与国外存在一定差异(如我国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国外),为了明确在我国CRT植入人群QRS时限与CRT反应间是否亦存在”U”形相关,以及真性LBBB患者是否CRT反应更佳,本研究对我中心CRT植入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心电图QRS时限及形态对CRT疗效的影响.

心脏再同步治疗 临床疗效 QRS时限 QRS形态

刘志泉 陈康玉 苏浩 严激 徐健 范西真 杨冬妹 陈娟 胡凯 章超惠 王齐 谢翠平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心内科,安徽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合肥,230001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超声心动图室,合肥,230001

国内会议

安徽省第十七次心血管病学术年会

合肥

中文

40-42

2015-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