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群众改良利用盐碱地经验探析
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建设中的重大事件,对改变黄淮海平原多灾低产、扭转南粮北调和长期粮食短缺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国内外均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史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却十分薄弱,除有关省、市水利志书及地方志书有所记述外,其他研究文章尚不多见.鉴于此,本文仅就20世纪50-70年代河北省群众改良利用盐碱地的经验加以探讨,以期对黄淮海平原乃至全国盐碱地科学治理提供借鉴,对全国改造中低产田有所裨益.其经验不仅丰富了中国土壤科学的知识宝库,而且对盐碱土的改良利用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中国土壤科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群众治碱改土经验也不可避免地有其局限性。因为有些措施“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自然或只从目前着眼,所以在进一步提高盐碱地区的农业生产上受着一定的局限”,尽管如此,河北群众改良利用盐碱地的经验仍不乏重要的启示意义,盐碱地改良利用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改土与改种相结合,除涝、抗旱与治碱相结合,农业措施与水利措施相结合,以农业措施为主、用地与养地结合,等等,其思路和方式对今日盐碱地的治理工作仍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盐碱地 土壤改良 农业措施 水利措施
刘洪升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国内会议
河北保定
中文
54-69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