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晚清至民国洞庭湖区水利纠纷及其解决途径

自古以来,洞庭湖区乃泽国渊薮.浩瀚无边的洞庭湖为湖区带来勃勃生机,使之成为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也曾令它凄惨暗淡,民不聊生,无数次将其置之于万劫不复的深渊.正因如此,如何得水之利、避水之害也就成为当地民众生产与生活永恒的主题,水利纠纷自然也是湖区常见之事.当前史学界有关此类问题的探讨已相当丰硕,然而洞庭湖区却似乎是被遗忘的角落.笔者所及,仅见彭雨新、张建民《明清长江流域农业水利研究》一书简略列举了湖区州县间、堤垸间以及村庄间存在的一些水利纠纷,尹玲玲《明清两湖平原的环境变迁与社会应对》一书则对明代湖区渔农之间的水利冲突有所涉及,以及郑利民、杨鹏程《湘鄂两省历史上的水利纠葛》一文讨论了湘鄂两省水利纠纷及其原因.可见,洞庭湖区水利纠纷仍有着较大的研究空间.笔者不揣浅陋,将对晚清至民国湖区水利纠纷案例、特征、原因及解决途径进行一次系统性考察,同时也为当今湖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水利纠纷 冲突解决途径 洞庭湖区 晚清民国时期

刘志刚

中南大学历史与文化研究所

国内会议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会第十二届年会

河北保定

中文

308-324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