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库区蓄水前后爆破波形形态特征分析
本文通过三峡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三峡工程区域内不同时期的多种爆破类型的波形,对其波形的周期、振幅比、P波初动方向、面波形类型、爆破时间等特征的分析,总结论三峡工程区域不同爆破类型的波形形态特征.爆破距小于200Km时,爆破在沉积层中激发的Rg面波。但由于震源浅(有些几乎为零),所以爆破产生的瑞利面波频散特征不明显,一般波群仅1-2组,而且衰减较快。爆破是瞬间发生的,爆炸力向四周扩张产生的纵波为压缩波,初动方向绝大多数向上且纵波特别发育,横波弱,爆破源深度较浅,一般为零到几十米。数公里台站垂直向记录初动多为向上,强而尖锐,振幅较大;数十公里台站垂直向记录的纵波不强,振幅与横波相当,在水平的两个分向上却有一个振幅较大,周期较长的脉冲(即大P头)。根据瑞利面波的振幅Ar和纵波振幅Ap统计分析发现,瑞利面波大大强于纵波,这是爆破波形十分显著的一个特征。一次性起爆的波形与数百次秒差串爆的波形不同。数百次秒差串爆波形的横波上明显看出多次爆破,成串等间隔,没有明显的Rg面波出现,并且纵波振幅不大,初动不是很清楚。
爆破技术 波形形态 频散特征 衰减规律
董建辉 朱建 宋伟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国内会议
云南大理
中文
22-26
2016-10-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