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发育主控因素
以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低温液氮吸附/脱附实验等方法和技术,对研究区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了控制纳米尺度微观孔隙结构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孔径范围为纳米级,孔隙类型多样,分为有机孔、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溶蚀孔及微裂缝等,其中有机孔和粒内孔较为发育;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多为开放型孔隙,以管孔和两端开口的平行板孔为主;微观孔隙孔径主要分布在2~80nm,以中孔为主.通过分析控制该区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认为有机碳含量是控制纳米级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页岩气赋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页岩储层 微观孔隙结构 发育机制 主控因素
尉鹏飞 张金川 隆帅 彭建龙 邓恩德 吕艳南 马玉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页岩气勘查与评价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2-51
2016-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