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预防宫颈癌现状

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新增的宫颈癌病例数约为10万,死亡人数约为3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不管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占据首位,且该病的发病率及其导致的患者死亡率均高于发达国家”1”.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与健康.因宫颈癌病因清楚,一级和二级预防技术成熟,对该病的防控工作已受到全世界关注”2”.根据最新评估资料显示,预防性疫苗可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但对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没有间接性的提高,表明对已经感染病毒的患者作用甚微,甚至没有作用,治疗性疫苗则是可以防治己经存在的癌前病变继续恶化,并清除HPV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来达到治疗宫颈癌的效果,治疗性疫苗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发挥作用。目前各种含有E6、E7抗原的治疗性HPV疫苗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Ⅰ,Ⅱ或Ⅲ)。治疗性疫苗主要包括载体疫苗、多肽/蛋白类疫苗、DNA疫苗及DC疫苗等。其中,载体疫苗根据其载体的不同分为病毒载体疫苗和细菌载体疫苗,多肽/蛋白类疫苗是通过在人体内输注HPV编码的蛋白质产物从而直接诱导CTL反应,进而对肿瘤细胞起到杀伤作用,DNA疫苗是将E6、E7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再将重组的质粒DNA注射到人体内,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该疫苗的优点是制备简单、性质稳定,无MHC限制性,并且质粒DNA本身不会引起机体的抗体反应,因而DNA疫苗可以反复免疫”15”,树突状细胞(DCs)疫苗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此种疫苗的制作既昂贵又繁琐,且部分病人会有超敏反应发生。因此该疫苗进入临床阶段的还很有限,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疾病预防

国内会议

2016年北京药学年会

北京

中文

1-4

2016-1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