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与介入治疗
分析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的传统病理、假说与现代理念。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临床研究深入和研究技术发展,PCI的临床和病因有了重要认识:PCI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所谓的颈椎骨质增生压迫血管是罕见的情况;PCI的最主要机制是椎基底动脉动脉自身狭窄与栓塞。临床和影像学无法界定非正常又非缺血的所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国际上已用后循环缺血(PCI)概念取代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概念。详细介绍了后循环缺血(PCI)-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型颈椎病,具体分析了后循环缺血的影像诊断与将介入治疗。
后循环缺血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病理机制 影像诊断 介入治疗
韩新巍
郑大一附院放射介入科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1-7
2016-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