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及分析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某院登记的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资料进行统计.包括性别、年龄、工作时间等,同时调查职业暴露的发生科室、暴露类别、暴露源监测和高危环节,并统计暴露医务人员的结果. 结果:共登记59例职业暴露,其中男10例,女49例,年龄30.90±11.63岁,发生在18~30岁的37例,占62.71%;发生在工龄3年内的37例,占62.71%,人员中主要为护士、医生、工勤人员和实习生,分别占49.15%、13.56%、16.95%和20.34%,发生科室主要在内科,有28例,约47.46%;59例职业暴露中,被空心针刺伤的47例,占79.66%;暴露的环节主要为整理医疗废物时和拔针后,分别为19例和20例,59例职业暴露中,对暴露源进行监测,乙肝、梅毒、丙肝和HIV的例数分别为10、7、2、1例;暴露后的局部处理规范的有48例,约81.36%,所有暴露后均未发生感染. 结论:职业暴露主要发生人群为护士和工龄3年内的人群;发生科室主要在内科,暴露的环节主要为整理医疗废物时和拔针后,主要为输液头皮针、注射器针头、胰岛素注射针头等空心针刺伤,暴露源常见的为乙肝.要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最重要的是规范临床护士的操作流程,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流程,加强对低年资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从根本上杜绝职业暴露的发生.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操作规范 安全培训 防护意识

陶胜茹 陈祖辉 余浩辉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感染控制科

国内会议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25次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暨第12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2016)联合会议

江苏苏州

中文

1-5

2016-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