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结肠癌漏诊的医疗纠纷案例分析
本例医疗纠纷中,医方行阑尾炎手术后漏诊了结肠癌,医方的医疗行为构成医疗事故,医方承担主要责任。纵观医方的医疗行为,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①检诊不细致。阑尾切除术前病史采集不全面,患者以腹泻半月为主诉就诊,未查结肠镜,相关检查不完善,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依据不足,手术指证不充分。手术记录中未记载探查情况。术后患者腹痛、腹胀,病理切片符合单纯性阑尾炎病理改变,当病理回报与临床诊断及术中所见不符时,医方仍未追问病史及完善检查,导致该患仅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手术,失去了修正诊断、尽早确诊结肠癌的最佳时机,造成了误诊、漏诊,医方存在明显失误。②责任心不强。患者就诊期间,医方虽曾提出肠镜检查,未得到患方配合,但医方应告知患方肠镜检查的必要性,说服其配合肠镜检查。患者住院期间虽未出现消瘦、贫血、停止排气排便、浅表淋巴结肿大等腹腔肿瘤的症状及体征,但术后在病情没有好转的情况下,医生没有尽到注意义务,医方应再次告知患者应完善纤维结肠镜及全腹CT检查,以明确诊断。③病历书写不规范。病历内容随意更改,出院小结中出院转归“治愈”与事实不符,出院诊断原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后填写为“化脓性”,诊断与病理报告不符。门诊记录患者腹泻半月,而住院记录腹痛2天。④鉴别诊断不到位。本例阑尾炎经手术切除后,仍出现腹胀、腹泻、反酸、暖气等症状,后期出现肠梗阻,应高度怀疑结肠癌,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有经验的医生在进行阑尾炎手术时,发现病灶不在阑尾或临床症状与术中所见不符时,常能通过细心探查发现其他潜在病变,而本例医方没有注意鉴别诊断。且由于肿瘤的扩张性生长及炎症刺激作用,使肠腔变窄导致阑尾腔梗阻,继而细菌繁殖引发急性阑尾炎,局部的炎症表现掩盖了肿瘤症状,最终医方仅以阑尾炎进行诊治,导致了临床的误诊和漏诊。
结肠癌 漏诊现象 医疗损害 法医鉴定
徐波
辽宁省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辽宁鞍山114010
国内会议
内蒙古赤峰
中文
414-415
2016-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