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盲管创创道长度测量中的应用

盲管创为刺创的一种,是指具有锋利尖端的物体沿其长轴方向插入人体所形成的无刺出口的锐器伤.其特点为创口小,创腔深,常伤及内部器官或大血管.2014年1月1日实施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第6.5条规定,盲管创、贯通创,其创道长度可视为皮肤创口长度,并参照皮肤创口长度相应条款鉴定损伤程度.在实际检案中,鉴定人面对的均是经过临床治疗已行清创缝合的损伤,无法实际测量盲管创的创道长度,给损伤程度的鉴定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结合一起案例探讨MRI技术在盲管创创道长度测量中的应用.首先,要确定被测量的创口是否为盲管创,对存在于胸腹背部的创口,一旦能够确定其进入胸腹腔即应该依照标准另行评定,不应按照盲管创评定。其次,在利用MRI测量盲管创时,要不断调整扫描角度,尽可能使之与创道走行相平行,避免产生误差。第三,要把握好盲管创的测量时间,根据损伤修复的特点,在伤后1-2个月测量较为适宜。

法医学 盲管创 创道长度 磁共振成像 临床应用

沈凯 王虎

宿迁市公安局刑警支队 江苏宿迁223800

国内会议

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九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

内蒙古赤峰

中文

709-710

2016-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