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过马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种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交通行为中,交通管理者对人性的关爱是每个人的愿望,也是一个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探讨”中国式过马路”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应该是理解和把握交通行为人在交通运行中的行为规律.道路交通管理者要从城市远景的交通需求进行道路系统布局,以城市的近期交通需要为目标来逐步实施,从而满足城市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之一是根据人的忍耐极限设计信号灯间隔时间,在一些重要的交通路段设置信号灯时间更应该考虑行人的心理,而不应该将机动车做为主要的参考依据。目前,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远不局限于上述的突出问题。笔者试图透过“中国式过马路”的心理学分析,来理解人在道路交通中的行为规律和交通行为人“人性化”需求,使交通管理决策者认识到“人性化”是道路交通管理最根本的出发点,通过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并将人、车、路、环境作为一个统一整体,以改善整体交通运行环境,是道路交通走向良胜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式过马路 心理学分析 行为规律 人性化需求
杨锦
山东省潍坊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山东潍坊261000
国内会议
内蒙古赤峰
中文
753-755
2016-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