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质网应激方法评价外来物质的最低毒性效应剂量
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累积将造成环境污染.这些化学物质大多是由人类活动或人工制造的产品释放导致的.按照形成的损害后果,化学污染主要分为免疫损伤、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化学品类损害,针对化学污染物传统的毒性测试产生的数据主要是在高剂量暴露这些物质后,在动物表型水平上检测产生的明显改变.外来物质进入机体构成毒性效应,这其中本质上的原因是这些物质在体内积聚到一定量所造成的,即达到所谓的暴露的最低可见效应剂量(lowest observable effect concentrations,LOEC)。延续古人对产生毒性的客观描述“是药三分毒”,对毒性的研究也应当是“无剂量不毒性”。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 stress)是一种机体固有的自我保护机制,前期研究发现ER stress可以作为一个典型AOP研究方法,用作毒性物质安全性评价的灵敏且快速的检测指标”4”。在体外细胞水平上针对不同来源细胞系进行检测,发现不同细胞系对外来物纳米银(AgNPs)的暴露生物效应差异显著,其中,用呼吸系统细胞系16HBE测得的最低可见效应剂量LOEC为1.3μg/cm2。进一步,利用气管滴注AgNPs小鼠暴露,通过检测ER stress及凋亡反应发现不同小鼠脏器敏感性同样区别很大,体外安全性评价数据可作为毒性研究的参考,而不能简单的外推作为体内安全剂量结果。本研究从安全性评价的本质问题——剂量效应角度进行了详细探讨,为毒理学研究及各种不同毒性物质的安全性评价工作进行了方法学上的探索。
化学污染物 外来物质 毒性测试 内质网应激
陈瑞 霍玲玲 赵琳 陈延东 龙鼎新 常彦忠 陈春英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 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石家庄050016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衡阳421001
国内会议
无锡
中文
67-68
2016-04-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