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硫酮金属对华美盘管虫(Hydroides elegans)遗传毒性效应的初步研究
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已经成为众多沿海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也制定了”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建设目标,使海洋成为开拓发展的新空间.然而,随着对海洋开发力度的加大,也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相关的海洋环境问题,这在中国南海一些局部海域非常严峻,其中,海洋重金属污染问题特别突出.本实验以华美盘管虫为受试生物,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初步研究了吡啶硫酮铜(CuPT)和吡啶硫酮锌(ZnPT)的海洋生态遗传毒性效应。实验发现将华美盘管虫的精子暴露在CuPT或ZnPT溶液中1h,即使低浓度的CuPT(4μg/L)和ZnPT(8μg/L)胁迫就会对华美盘管虫精子细胞DNA造成显著损伤(P<0.05),且吡啶硫酮金属浓度与精子细胞DNA的损伤程度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即随CuPT或ZnPT浓度升高,DNA的损伤程度增大(图1和图2)。这与对海洋多毛类多齿围沙蚕对重金属镉胁迫的响应情况类似”6”。推测重金属对DNA的损伤可能是通过配位作用或以插入方式与DNA直接作用导致DNA断裂或交联,或引起DNA甲基化异常等”7”。在此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望阐明重金属对华美盘管虫精子细胞DNA的损伤机理,并以此作为评价海洋重金属污染的一种敏感快捷的生物检测终点,用于热带海洋环境污染的早期预警和监测。
海洋污染 吡啶硫酮金属 华美盘管虫 遗传毒性
陈新 商群 王超超 李紫薇 唐敏
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海口570228 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口570228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口570228
国内会议
无锡
中文
77-78
2016-04-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