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铅的植物毒性研究
实验中以两周大的水稻幼苗作为模式生物,研究了不同含量的PbI2及电池器件泄露液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PbI2暴露三周后,水稻根组织中铅主要分布在根表和中柱部位。10mg/L的PbI2暴露,水稻的根长和茎叶长分别降低47.7%和21.0%。随着PbI2暴露剂量的增大,水稻生物量显著下降,根重和茎叶重分别降低72.5%和60.0%。PbI2暴露也显著增加了水稻根、茎叶中的铅含量。此外,面积为6cm2的电池器件泄露于50ml的水中,溶液中铅浓度为8.2mg/L。电池器件的泄露液诱导的植物毒性远高于相同浓度的PbI2。据此推测泄露液中不止是PbI2对植物有毒性,电极材料Al及电子传输层材料富勒烯的泄露也可能对植物生长产生了毒害。研究的开展对评估钙钛矿电池器件泄露产生的环境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铅元素 植物毒性 暴露浓度
林国明 李云云 林源为 黄换 崔荣丽 郭喜红 孙宝云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纳米生物效应实验室,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纳米生物效应实验室,北京100049
国内会议
无锡
中文
317-317
2016-04-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